“马上就办,办就办好”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大力倡导践行的优良作风。
\n近期,重庆各地持续开展弘扬践行“马上就办,办就办好”优良作风行动,旨在通过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,让群众看到唯实争先的新气象,收获紧抓快办的新感受。
\n如今,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,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,人民诉求不断提高。在这一背景下推行马上就办,不仅不能打折扣、搞变通,还应该做到三个“不能变”。
\n
从2024年8月起,所有父母是重庆户籍的新生儿家庭都可以在重庆市政务服务“渝快办”平台上点击新生儿出生“一件事”,办理和新生儿相关的事务。/央视《焦点访谈》
\n01
\n马上就办,速度不能变缓。
\n20世纪90年代初,福州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,发展软环境却不尽如人意,外商投资设厂手续办理的时效长达一年多。对此,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“一栋楼”联合办公,之后办理时效缩短至2天,速度之快让一位外商感到意外。
\n速度是马上就办的生命。如今,一些地方门好进脸好看却事难办,虽然言语上好好好,行动上却拖拖拖;更有甚者,把“硬钉子”变成“软钉子”,消极执行、选择执行、表面执行。
\n比如,2021年,某地市场监管人员不作为,导致办事群众来回跑路13次,大大降低了办事速度;2024年10月,一名规划局干部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跳窗逃走;2025年,某地一家企业申请液化石油气经营许可证换发审批时,办理人多次无端退件,导致审批时长远超法定时限。
\n如果把为民服务比作一场长跑,那么不论已经跑了多少米,领先了他人多远,我们都不能降低速度,更不能主动休息,而是要进一步提升马上就办的速度。这就好比爬泰山一样,如果在“快活三里”处休息的时间长了,腿就会“发懒”,后面的速度就会变慢,自然也就会慢慢掉队。
\n
新建停车场缓解了重庆市民的停车难题。记者 胡瑾 摄/渝北时报
\n02
\n马上就办,标准不能变低。
\n30多年来,马上就办方式的每一次升级,都在温暖着一颗颗民心。2017年,辽宁加速改革,让“跑断腿”的异地身份证办理成为历史;2025年,深圳上岗AI公务员,使公文处理和事项审核更加高效。
\n但不论方式如何升级,让人民满意的硬标准始终都不能变低,这是马上就办的最高价值取向。当下,技术发展突飞猛进,一些人就借机“躺平”“休眠”,用“在群里”代替在群众中,用线上留痕代替实地走访,把说了当做了。
\n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,人们的诉求也随之提高。以前人们只求吃饱,现在希望吃得安全健康;以前人们只求有学上,现在希望整治“掐尖招生”,让教育更优质均衡;以前人们只求用上智能手机,现在希望治理算法侵扰,让网上冲浪更顺畅。
\n其实,人们愿望的每一次“上浮”,都在提示我们,马上就办的标准不仅不能降低,还应该跟着“水涨船高”。如果对群众的诉求视若无睹、无动于衷,不对服务方式进行升级、不对“代码”进行优化,就会有动摇执政基础的风险。
\n
重庆市江津区为群众提供“教育入学一件事”线下服务。张振江 摄/新华社
\n03
\n马上就办,效率不能变慢。
\n企业不提高生产效率,就会慢慢失去市场竞争力;干部不提高为民服务效率,就会慢慢失去群众信任。如今,社会发展日益向前,国际竞争持续加剧,众多现实案例告诉我们,只有树牢“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天再早也是晚”的效率意识,才能在发展中赢得民心。
\n2016年,浙江推出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通过“刀刃向内”,向为民服务要效率,赢得广泛赞誉;2020年,重庆两江新区政务大厅通过设立自助存取文件柜,让办事群众能在“8小时”外来交资料、取资料,赢得群众一致点赞。
\n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,为民服务不仅拼速度,更讲效率。以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为例,要克服地理地形劣势,同时解决城市道路拥堵、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等新问题,除了要有科学的规划,提升治理效率同样重要。只有把效率放在重要位置,才能匹配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速度,也才能在“左右看齐”中缩小差距。
\n然而在现实中,一些干部在服务群众时“磨洋工”“划水”“摸鱼”。10分钟都办好的,硬要拖成一天;一句话能说完的,硬要一次一次挤牙膏。要知道,群众多花一分钟时间、多跑一趟路,降低的不仅是服务的效率,也是群众对政府的信任。
\n今天的中国,楼高了,车多了,山绿了,似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稍作休息了。实则不然,不论是巩固已有的成绩,还是进一步打破藩篱深化改革,都不能骄傲自满、自信“收摊”,都需要在“刀刃向内”中加快速度、提高标准、提升效率。
\n原标题:马上就办要做到三个“不能变”